English

另一视角看川端

1998-07-2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东邻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师川端康成,以其浓郁的日本古典抒情美蜚声海内外文坛,在中国广为读者所熟知。最近,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日本第三批新人评论家进藤纯孝著的《川端康成》,与我们习惯的那种“唯政治思想内容”模式的评论不同,以传主身世史实的考证为基础,对川端的审美活动,作了鞭辟入里的阐释,对我国读者从另一种视角了解川端文学,可能有着启迪和借鉴。

正如同何其芳主张由诗人译外国诗那样,进藤以一个文艺评论家、小说家和文学编辑的多种眼光,剖析川端小说的主题意向、审美特征和叙述学的语式和语态等,尤具独特魅力。进藤的几部小说多属自传体,浸淫着日本源远流长至今仍绵延不息的“私小说”和“心境小说”色彩,故对川端卷帙浩繁的同类题材小说,能从日常琐事的抒写升华到形而上的思辨层次扶剔爬梳,同时,论述缜密、行文练达又有适度的跳跃性,使人们更加理解川端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纯情流露。

抛开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去孤立研究他的创作,很难全面把握作品的内蕴。川端是位抒情的好手,笔端流露出一种特有的孤寂凄清,这同他童年的心灵创伤不无关系。当他还在襁褓之中,就父母双亡,不久,唯一的姐姐和抚养他的祖父也相继离开人世。世间最暖人心的天伦之乐,在他心灵中是一片沙漠,他表哥戏谑说他是“送殡的名人”。这类题材小说在川端创作中(尤其是前期)占了相当的比重。川端本人把这概括为“孤儿禀性”和“末期之眼”,而进藤则根据这种自况对川端作品作精深的驳析和研究。

表现华丽而材料贫乏或失真和材料丰富而表现拙劣都是不足取的。旁征博引各家评论、作家书信、日记、代表作第一手资料,为我们提供了浓缩了整个日本文坛和评论家川端论的极大信息量、窥一斑而知全豹,从这种角度来说又不是一家之言。而这种引用不是立足于实用主义的唯我所用,也不为尊者讳,常在较有影响评论家庶几等于历史定位与审美评判之说,在引用时抒发自己的不同见解,为该书内容的厚重增色不少。

进藤在东京大学修完美学硕士课程后,即入新潮社,长期担任川端作品的责任编辑,对川端其人其书可谓详赡。1981年进藤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,在大江南北各大学作报告时,对川端的逸闻轶事的描绘,使人如见其人,如闻其声。

战前,笔者留学东京一高时,同进藤都参加了“辩论部”,共住一室,他高我一班。当时,他热衷于康德和黑格尔,并未感到他有什么文学细胞。1980年访日时,井上靖问我有哪些旧同学,才知他们原属一派,并安排我们重逢。川端也曾在一高学习,是我们的“大先辈”。进藤在书中多处引用仅仅通行于一高学生之间的特殊用语和“寮歌”,这对战后出生的译者何乃英,无异是只拦路虎。进藤这本书虽成书于七十年代,而遣词造句仍沿袭战前的“假名用法”,尤其川端往来书信多用“候文”(文言文),难得中文系出身而自学日语的译者译得准确无误。

进藤父亲创办日本文艺出版社,1926年本已约好出川端的处女作《骑毛驴的妻子》,因经营不善终成泡影,进藤对此深感内疚。我也有愧于他。九十年代初,北京一家出版社曾通过我请求进藤放弃版权,进藤慨允,未几,这家出版社自食其言。如今,中央编译出版社付梓,令我如释重负,谨此表示敬意。

(《川端康成》,何乃英译,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,定价22.50元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